免费提问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详情页

儿童腹痛吃什么药?

2018-11-09 女 | 6岁
回答(6)
向TA提问 头像 胡世春 已帮助网友:2400

儿童腹痛涉及的原因很多,鉴别内外科腹痛是十分重要的,当诊断为内科疾病时应给予病因及对症治疗,当为外科急性疾病时应积极准备手术治疗,切莫贻误病情。如不能马上确诊的,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症状无明显好转,每3~4小时复查各类化验结果,以便进行动态观察追踪。
(1)对突发性急性剧烈的腹痛,切莫惊惶失措,应保持安静,注意小儿腹痛时的表情及精神状态,尽快把患儿送到医院诊治。
(2)对于反复出现腹痛的患儿要追踪观察,及时就医,以尽早确诊和治疗。
(3)不明原因的腹痛未经诊治,不要急于喂食;发现患儿腹痛时首先不能随便用止痛药,因为用止痛药后病情容易被掩盖。腹痛发作时可先用热水热敷腹部,或家长先用“保心安油”或“驱风油”数滴滴在手中,然后双手掌磨擦至发热后,用一手捂住患儿腹部停留约30秒,或口服保婴丹、回春丹。注意观察患儿腹痛是否缓解,经过上述处理后仍腹痛不止,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4)腹痛病儿的饮食以稀软、少渣、容易消化为原则,用稀饭、面条、麦片、牛奶等作为食物,忌油腻、海腥等肥甘厚腻食物,忌生冷、坚硬不易消化、粘滞食物,如冰冻制品、糯米饭之类。注意合理饮食,平时不宜吃得过饱、腻滞。亦不宜过食生冷瓜果。中医有谓“养子若要无病,在于摄养调和、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痛;吃冷、吃硬、吃多,则痛”。
(5)对于饮食不当、消化不良引起的反复腹痛,要注意合理喂养、定时定量。饮食不洁、食入腐败变质之物,常易引起腹痛。故要教育小儿养成清洁卫生的习惯,食具要洗净、消毒,要勤修指甲,克服吮指的坏习惯,这些也是预防腹痛的有效措施。
(6)慎避风寒,应注意保护腹部温暖,以免寒邪入腹而致腹痛。
(7)辨证施食: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的患者可给予陈皮白粥——和胃止呕止泻,灯芯草扁豆薏米粥——清热祛湿、健脾止泻,莲子茨实胡萝卜粥——健脾消滞。

2018-11-09
向TA提问 头像 谢武龙 已帮助网友:3295

中医治疗儿童腹痛
腹痛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是指胃脘以下脐之周围及小腹疼痛为主要的病证。
腹痛的范围很广,是许多内外科疾病均可见的症状。婴儿不会诉说腹病。只会啼哭,较大儿童虽能诉述疼痛,但往往不能正确表达腹痛部位,因此如在小孩诉说腹痛或表现为突然啼哭,时作时缓,弯腰捧腹,双眉紧蹙时,最好能就近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中医认为,腹痛多为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脏气虚冷,或气滞血瘀为发病因素,病机一般为气滞不通,不通则痛,痛久则生瘀。腹痛的性质,暴痛者多实,久痛者多虚;剧痛而拒按者多实,隐痛而喜按者多虚;食后痛甚者多实,得食痛减者多虚;热敷痛甚者多实,得热痛减者多虚;痛时走窜而无定处者力气滞,痛如针刺而固定不移者为血瘀。中医一般指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小儿腹痛。
中医辩证治疗
本病多以感受寒邪,伤食,或者脏腑虚寒为重要病因。因此,治法多以温散寒邪、消食导滞、温中补虚或者活血法瘀等为主,使气机宣通,血脉流畅,则“通则不痛”而达到止痛目的。
1.腹部中寒。主证:腹部疼痛,阵阵发作,得温则舒,面色苍白,额冷汗出,或食生冷而引起呕吐,腹泻,小便清利,舌淡质,苔薄白,脉沉弦或紧。治法:温中祛寒,行气止痛。
方药:养脏散加减。木香6 克,丁香5 克,沉香5 克,当归6 克,川芎5 克,肉桂3 克,白芍10 克,藿香6 克(后下),甘草5 克。方解:木香,丁香,沉香,藿香为芳香散寒之品,调理气机;当归,川芍温通血脉;肉桂温中散寒,使寒邪得温则散,气血运行;白芍舒缓拘急。
加减:如呕吐加法夏8 克,和胃降逆止呕;挟滞加炒谷芽15 克,陈皮3克开胃,醒脾。
2.乳食积滞。
主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口气酸臭不思饮食,大便酸臭或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呕吐,夜卧不安,时时啼哭,舌红,苔厚腻,脉弦滑,指纹紫滞。
治法:消食导滞,行气止痛。
方药:保和丸合香砂平胃散。
苍术6 克,陈皮3 克,厚朴5 克,砂仁3 克,香附6 克,枳实6 克,山植6 克,神曲5 克,麦芽10 克,白芍8 克,甘草3 克。
方解:苍术、陈皮、砂仁、香附、枳壳理气行滞,山植、神曲、麦芽消食化积,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加减:大便不通,泻下痛减,加槟榔8 克、莱菔子10 克攻下食积;食滞发热、烦躁不安、口渴饮水、便秘可去苍术、砂仁加大黄5 克(后下),玄明粉10 克以清热通腑,荡涤肠胃积滞。
3.脏腑虚冷。主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按喜温,得食痛减,面色苍白,精神疲倦,四肢清冷,胃纳减,食后腹胀,大便烂,舌淡苔白。
治法:温中补虚,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
桂枝5 克,白芍10 克,党参10 克,白术10 克,北芪10 克,大枣4 枚,炙甘草5 克,生姜2 片。
方解:桂枝温经和营;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大枣,党参,白术甘温补中;生姜温中法寒。全方有温中补虚、散寒止痛作用。
加减:气不足可加黄芪12 克以补气;血不足可加当归5 克以养血;呕吐加丁香5 克、吴茱萸5 克以温中降逆。

2018-11-09
向TA提问 头像 张绍兰 已帮助网友:2022

小儿腹痛的治疗方法如下:
一、西医
病因治疗:根据病因作相应处理。如肠痉挛给予解痉剂。胆道蛔虫症或蛔虫性部分肠梗阻,可用解痉止痛药等治疗。炎性疾病应根据病因,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外科急腹症应及时手术治疗。
对症处理:
1.有水和电解质紊乱或休克者,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抗休克治疗。
2.病因诊断未明确前,禁用吗 啡、度冷丁、阿托品等药物,以免延误诊断。疑有肠穿孔、肠梗阻或阑尾炎者,禁用泻剂或灌肠。止痛可用一般镇静剂,维生素K3或针刺治疗。
二、中医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9g,陈皮6g,川芎、香附、枳壳、白芍各10g,炙甘草3g。若患儿胁痛加青皮9g;食欲不振加白术10g,云苓9g,麦芽12元,鸡内金9g;大便不通加大黄3g,槟榔6g;腹痛甚者加元胡9g,木香6g。

2018-11-09
向TA提问 头像 魏帅帅 已帮助网友:1819

儿童腹痛的证治分类与治疗方法:
(一)寒邪内阻
症状: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
(二)湿热壅滞
症状: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三)饮食积滞
症状: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神曲、黄芩、黄连、泽泻、白术、茯苓。
(四)肝郁气滞
症状: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芍药、甘草、川芎。
(五)瘀血内停
症状: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黯,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牛膝、川芎、赤芍、当归、生地、甘草、柴胡、枳壳、桔梗。
(六)中虚脏寒
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生姜、饴糖、大枣、芍药、炙甘草。
以上是对“儿童腹痛吃什么药?”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2018-11-09
向TA提问 头像 王志强 已帮助网友:3053

你好,从你描述的情况考虑,存在体内寄生虫的可能性,建议及时到儿科就诊,进行大便检查,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2018-11-09
向TA提问 头像 曾晓锋 已帮助网友:1818

对小儿腹痛的治疗原则,大家要给予重视,因为积极把握腹痛的治疗原则才能够帮助大家准确的预防和控制疾病,那么常见小儿腹痛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呢?
小儿腹痛的治疗原则:
1、适当休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煎和刺激性食物。
2、酌用止泻剂,可给次碳酸铋1~2g,每日3次;复方樟脑酊4ml,每日3次。
3、解痉剂,可用阿托品0.3~0.6mg,每日3次;普鲁苯辛15mg,每日3次。
4、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但病情要长。也可用3%黄连素液或5~10g大蒜浸液2 00ml,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0~20天为一疗程。其他治疗同腹痛。
5、精神性腹泻者,可用利眠宁10mg,每日3次;苯巴比妥15~30mg,每日3次。

2018-11-09
相关问答
最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