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提问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详情页

湿热皮肤病吃什么药?

2019-01-03 女 | 30岁
回答(5)
向TA提问 头像 张绍兰 已帮助网友:2022

脾胃湿热的治疗:
1.清热化湿,理气和中。方药:清中汤。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
2. 热盛便秘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3.脾胃湿热证的患者在日常工作中及其常见,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4.引起脾胃湿热证的主要原因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变反复活动与发展的结果。其次,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纵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由此可见,要预防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

2019-01-03
向TA提问 头像 魏帅帅 已帮助网友:1819

1.药疗不如食疗,这些食物都是达到健脾的作用: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 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
2.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山药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3.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4.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兔肉 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5.可选用大柴胡汤,防止湿热的产生,应做到不吃肥甘油腻辛辣食品;平时可多吃一些利湿的食品,如红小豆,冬瓜皮,苡米,山药,荷叶,绿豆,西瓜,,及茯苓熬粥等。

2019-01-03
向TA提问 头像 李小可 已帮助网友:1819

1.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还有一些常见的皮肤病,比如荨麻疹,也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2.建议临床使用同仁堂皮肤血毒丸等中成药治疗,有清热、解毒、止痒的作用,临床治疗湿疹效果较好。
3.脾胃湿热,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4.脾胃湿热,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以上是对“湿热皮肤病吃什么药?”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2019-01-03
向TA提问 头像 何伟文 已帮助网友:2756

1.你好,荨麻疹是由于过敏原及其他因素引起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发生限局性、一过性水肿,伴有瘙痒的皮肤病尽可能找到致敏原。
2.建议可以口服赛庚啶、甲氰咪胍和维生素c,外用炉甘石洗剂或赛庚啶软膏治疗。
3.不要吃辣的食物,不要喝酒,保持卫生。如果反复发作,最好到医院做过敏原试验,查看是对那些物质过敏,也可以采用脱敏疗法。
4.患者要在患病及治疗过程中戒烟戒酒,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对于油腻的肉类也要少吃或者不吃。及时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按照医生的叮嘱用药。

2019-01-03
向TA提问 头像 张瑶 已帮助网友:4112

1.脾胃湿热的治疗,当祛邪以消除病源,通过清热,解毒,利湿,温化,给邪以出路。由于湿邪郁滞于中,下二焦,故湿邪的去路在于通利小便.故祛湿利小便是治疗湿热的重要方法。
2.治疗时应掌握的原则有:湿为阴邪,其性粘腻重浊,易耗伤脏腑阳气,损其功能;热为阳邪,其性燥烈,易耗伤脏腑阴液,伤其形质。
3.偏于热重的治疗,应注意清热护阴,否则,苦燥或利湿太过会重伤阴液,使热更甚;偏于湿重的治疗,应注意化湿护阳,否则苦寒太过会损伤阳气,使湿反难化;另外,调整肝脾功能,即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以改善肝郁脾壅,瘀血阻络的病机。具体有:热重于湿—症状有壮热烦渴,心中懊侬,呕恶纳呆,溲赤便秘,胁胀痛拒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疗宜清热利湿佐以通腑,可用茵陈蒿汤或甘露消毒丹;湿重于热—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多头身困重,胸脘痞闷,纳呆呕恶,口粘不渴,小便不利,便溏不爽,苔黄厚腻,脉濡缓弦滑,宜除湿化浊,泄热除黄用茵陈四苓汤加味。
4.湿热并重的治疗,可选用三仁汤或王氏连朴饮;若属胆腑郁热型的可见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壮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逆,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等证,治宜泄热化湿,利胆退黄,可选用大柴胡汤.防止湿热的产生,平时可多吃一些利湿的食品,如红小豆,冬瓜皮,苡米,山药,荷叶,绿豆,西瓜,,及茯苓熬粥等食品。

2019-01-03
相关问答
最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