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提问
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 详情页

支气管炎中医怎么治疗?

2018-12-03 女 | 44岁
回答(6)
向TA提问 头像 张莉莉 已帮助网友:4261

你好,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支气管炎主要原因为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形成了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当气温下降、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利于致病;烟雾粉尘、污染大气等慢性刺激也可发病;吸烟使支气管痉挛、黏膜变异、纤毛运动降低、黏液分泌增多有利感染;过敏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中医治疗:
痰热雍肺
【症状】咳嗽不能平卧,烦躁咽痛口渴,咯白痰,舌红,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方药】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黄苓12克,双花25克,桑白皮15克,百部12克,桔梗6克,川贝粉3克,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30克,莱菔子12克
【用法】川贝粉冲服,余药水煎。
【按语】此为痰热哮喘,治以麻杏石汤宣肺定喘,郭老认为加桑白皮开肺气,桔梗宣肺,贝母化痰止咳,百部清热养阴,地丁、败酱草鱼腥草清热消炎,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偏高者。

2018-12-03
向TA提问 头像 王志强 已帮助网友:3053

慢性支气管炎不易治疗容易出现反复现象,可以配合中医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中医注重发病内因可长期对疾病起到控制逆转的功效,并且不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另外注意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多锻炼增强抵抗力,注意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治疗:
风热袭肺
【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
【方药】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白茅根15.6克,生川军3克
【用法】生川军后下。
此为风热袭肺,热邪移于胃肠,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胃肠热雍气滞,热灼津液为痰,而出现咳喘,发热,大便秘结等症,故治以宣肺泄热化痰之法。其方用薄荷、前胡、桔梗以宣肺,黄苓、花粉、白茅根清热,更以生川军攻泻胃肠之热,即釜底抽薪之义,又佐以杏仁、贝母、紫苑、苏子化痰降气,肺之宣降得复,肠胃气机通达,则症自愈。

2018-12-03
向TA提问 头像 曾晓锋 已帮助网友:1819

你好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因急性支气管炎未及时治愈转变而成。主要临床症状有长期咳嗽,吐痰,有时伴有喘息。
中医疗法:
熟地20克,山萸12克,山药30克,制附片(先熬)20~30克,淫羊藿30克,核桃仁30克,补骨脂12克,麻黄10克,地龙12克,款冬花12克。水煎服。
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的主要诱因是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建议要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戒烟,改善环境卫生,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018-12-03
向TA提问 头像 唐建兵 已帮助网友:4223

你好,慢性支气管炎也是比较麻烦的问题,难以根治,容易因为外界环境及吸烟刺激而发作或加重,但是中医看病是需要辩证的。
中医治疗:
燥热伤肺:
证候:咳声短促,甚则气逆而喘,痰少不易咳出,口咽干燥,甚则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燥热伤肺,津液被烁,故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燥热伤津,故鼻燥咽干;咳甚伤络,气机不畅,故胸痛;燥邪伤肺,肌表被束,故有形寒身热等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均为燥热之象。
治法:辛凉清肺,润燥化痰。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方中桑叶、杏仁,宣肺止咳;南沙参、麦冬、知母,既能清热润燥,又能滋液养阴,与前药相合,有润肺止咳之功;桔梗、甘草,利咽生津;枇杷叶配杏仁,润肺降逆。
以上是对“支气管炎中医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2018-12-03
向TA提问 头像 廖元兴 已帮助网友:1818

你好支气管炎中药效果不好的,会引起咳嗽有痰,发烧等症状的,
可以服用阿奇霉素,肺宁颗粒治疗,注意多喝水,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受风寒着凉,

2018-12-03
向TA提问 头像 吴名波 已帮助网友:3632

你好: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支气管粘膜损害所造成的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化时.急性支气管炎一般起病较急,病程短,多在一周气管炎至三周好转,个别迁延不愈,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治疗方法:
肺燥感寒
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
方药:炙麻黄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
用法:水煎服.
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尤为有效.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为治咳良药.紫苑性温而润,用量可适当重些,与百部配合,有肺热者亦无妨.百部性寒味苦而润,白前温润降逆,再与甘润之药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为满意

2018-12-03
相关问答
最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