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提问
首页 > 儿科 > 详情页

宝宝黄疸过高

2011-10-15 女 | 22天
回答(3)
向TA提问 头像 张芝芳 已帮助网友:2696

症状分析:
黄疸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新生婴孩的黄疸症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容易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病理性黄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黄疸可由细菌和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非感染性黄疸有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和遗传性疾病等.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外,还有一种新生儿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其特点为:黄疸程度较生理性高,黄疸持续时间长,有的可持续三个月之久.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喂母乳后3天,黄疸下降明显.母乳性黄疸与肠道重吸收胆红素有关.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
生活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个很常见的病,不用太担心.

2011-10-15
向TA提问 头像 吴静雯 已帮助网友:4956

症状分析:
小儿黄疸  黄疸,是指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小便色黄的一类疾病:新生儿黄疸则指小儿出生后周身皮肤,双眼,小便都发黄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胎黄.
  新生儿黄疸,有真有假,真黄疸是指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等.而假黄疸特指小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
  小儿出生24小时以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4天以内自然消失,没有其它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有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来言,生理性黄疽的发生率要更高,可达80%.
  生理性黄疸,大都在生后第3天出现.早者在生后第二天出现,迟者可在第5天出现黄染,其色泽—般较轻浅,呈浅黄色,—般2-3天消退.稍重者可延迟到出黄疸的5-6天后消退,而早产儿的黄疸,最多也不应超过7-10天.超过14天的黄疸为迁延性黄疸,或由它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出现的顺序,一般先见于面部,颈部,然后遍及胸腹及四肢,巩膜——即眼睛中发白的部分也出现黄染.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是与小儿山生后体内胆红素的代谢有关.有一种能够消除体内多余的胆红素的转移酶,要在小儿小生后3—5天才能成熟,所以此期间,新生儿体内会出现过多的胆红索而表现为黄疸.当这种转移酶成熟后,就会将多余部分的胆红素消除,黄疸也就消失了.所以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它是人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病理性黄疸则不然,它是因各种病因引起.有些疾病还相当严重,可危及到小儿的生命.新生儿溶血是最常见的黄疸性疾病,它是由于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而导致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若体内大量的胆红素侵犯到人的中枢神经细胞核,其发生的黄疸就比较严重,医学上称之为核黄疸,其病死率较高,并且容易留有后遗症.最常见的治疗办法是换血.轻症可采用光疗,又叫蓝光照射,此法为治标之法,不能治本.因此,光疗不能代替换血,但可减少换血的次数.新生儿肝炎的主要表现为黄疸,常常出现在新生儿期,因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而就诊,在检查确诊后,经一定的治疗60—70%的病人可以治愈,并且预后较好.先天性胆管闭锁的病人出生时,外表均正常,在生后1—1周后,开始出现皮肤黄染,并逐渐加重,其黄色较暗,略带棕绿色.西医称之为绿色黄疸,中医认为属阴黄范畴,其粪便为灰白色是其另一大特点.由于外科手术技术的限制,只有部分病人可采用手术治疗.此外还可采用激素疗法,但本病预后较差,儿3个月后,肝脏开始硬化,6个月到2岁内因肝功衰竭而死亡,仅少数患者存活较长.
生活护理:
中医一般将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阳黄是热毒实邪所为,其黄如桔色鲜明.阴黄为寒湿所致,其黄色晦暗.但临床发现仅用阴黄,阳黄尚不能全面反映其复杂病情,所以临床一般将小儿黄疸分为湿热型,热毒型,瘀滞型,脾湿型四种.
  湿热型黄疸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也可使用茵栀黄注射液静点,每日1次
  热毒型黄疸的发黄多在生后较晚的时间出现,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中成药可灌服安宫?仆?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煎服.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瘀滞型黄疽可见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并逐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瘀斑瘀点等,中医认为此为热邪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脾湿型黄疸的小儿皮肤发黄,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总之,新生儿黄疸多有不同,应在婴儿出生后密切观察,其皮肤黄疸的变化.对于肤黄过早出现或逾期不退者和黄疸逐渐加重者,或黄疸退后复出者,应特别注意并及时就诊.当婴儿出现黄染时,还要注意观察小儿精神,呼吸,吃奶,大便颜色等情况,以便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及早治疗.
该回复来自 http://www.99ask.net 99健康问问.

2011-10-15
向TA提问 头像 何曼妮 已帮助网友:1442

症状分析: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程度较轻,先见于面颈部,偶有重者,可涉及到躯干,四肢和巩膜.有时呕吐的胃内容物和脑脊液亦呈黄色.粪便多呈黄色.一般无任何症状,如血清胆红素超过136.8μmol/L (8mg/d1),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胎龄小的早产儿有时血胆红素虽只有170一205.2μmol/L (10一12mg/d1),但也有并发核黄疸的危险,应予以注意.
临床在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时,除血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必需结合病因和临床表现.早产儿在缺氧,酸中毒,低体温,喂养过迟等情况下血胆红素虽在生理范围内[<17lμmol/L (10mg/d1)=,已有核黄疸发生的危险,应属于病理性黄疸.另有部分新生儿血胆红素超越生理范围[>220.5一256μmol/L (12.9一l 5mg/d1)]已达高胆红素血症,却找不出任何致病原因,有可能仍属生理性黄胆.因此对血胆红素>102.6μmol/L一171μmol/L (6-10mg/d1)的病儿,均应仔细认真分析查明原因,以免贻误诊断和治疗.
生活护理:
可以看看中医,中医认为本症多因母体胎孕之时,感受湿热之邪,蕴结薰蒸胎胞,或产后感受湿热疫毒之邪,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或全身.

2011-10-15
相关问答
最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