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提问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详情页

小儿麻痹症有什么危害?

2018-11-09 女 | 5岁
回答(5)
向TA提问 头像 张慧芝 已帮助网友:4011

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polio)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其主要病变在脊髓灰质,损害严重者可有瘫痪后遗症。自50年代末普遍采用疫苗预防本病后,其发病率已大大下降,天花于70年代被消灭后,小儿麻痹症已定为本世纪末下一个被消灭的目标。
小儿麻痹症对身体带来的危害如下:
1、水、电解质紊乱:呼吸肌瘫痪患者长期使用人工呼吸机时易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高热、出汗、呕吐、腹泻、不能进食及血气改变皆可引起严重生化紊乱。补液过多可引起水肿和低钠血症。
2、心肌炎: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引起心电图T波、ST段和P-R间期改变,见于10%~20%病例。
3、高血压:可由下列因素引起:①缺氧,②由于下视丘受累导致持续性高血压,进而引起视网膜病、惊厥和神志改变。
4、肺水肿与休克:发病机制未明,常见于死亡病例的末期。
5、消化道穿孔与出血:曾观察到胃和十二指肠的急性扩张、盲肠穿孔、十二指肠、胃和食管的急性溃疡、整个胃肠道的多发性糜烂伴有大出血和肠麻痹等。

2018-11-09
向TA提问 头像 罗正强 已帮助网友:4400

小儿麻痹症的并发症
多见于延髓型呼吸麻痹患者,可继发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急性肺水肿以及氮质血症,高血压等,急性期约1/4患者有心电图异常,提示心肌病变,可由病毒直接引起,或继发于严重缺氧,胃肠道麻痹可并发急性胃扩张,胃溃疡,肠麻痹,尿潴留易并发尿路感染,长期严重瘫痪,卧床不起者,骨骼萎缩脱钙,可并发高钙血症及尿路结石。
小儿麻痹症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隔离,至少到起病后40天,避免劳累。肌痛处可局部湿热敷以减轻疼痛。瘫痪肢体应置于功能位置,以防止手、足下垂等畸形。注意营养及体液平衡,可口服大量维生素C及B族。发热高、中毒症状重的早期患者,可考虑肌注丙种球蛋白制剂,每日3~6ml,连续2~3天,重症患者可予强的松口服或氢化可的松静滴,一般用3~5日,继发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
2.呼吸障碍的处理 
重症患者常出现呼吸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往往是引起死亡的主因。首先要分清呼吸障碍的原因,积极抢救。必须保持呼吸道畅通,对缺氧而烦躁不安者慎用镇静剂,以免加重呼吸及吞咽困难。及早采用抗菌药物,防止肺部继发感染,密切注意血气变化和电介质紊乱,随时予以纠正。

2018-11-09
向TA提问 头像 王涛 已帮助网友:4421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一至六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脊髓灰质炎病毒潜伏期为3~35 天,一般为7~14 天。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等四型。
1.无症状型(即隐性感染):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相隔2~4 周的双份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中和抗体的4 倍增长。
2.顿挫型:约占全部感染者的4%~8%。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疲乏、头痛、嗜睡、咽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而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
此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曾观察到下列三种综合征:
①上呼吸道炎,有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可有感冒症状,咽部淋巴组织充血、水肿;
②胃肠功能紊乱,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腹部不适,可有中度发热;
③流感样症状,有发热及类似流感的症状。上述症状约持续1~3 天,即行恢复。在早期可从咽部、粪便和血液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在恢复期可从血清中检出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
3.无瘫痪型:本型特征为具有前驱期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前驱期症状与顿挫型相似,几天后出现脑膜刺激征。患者有头痛、颈痛、背痛、呕吐、颈部和背部强直,凯尔 尼格(kernig)和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阳性。三脚架征(患者在床上起坐时两臂向后伸直支撑身体)和霍伊内(Hoyne)征,(患者 在仰卧位时,将其肩部提高可见头向后倾)亦可为阳性。
脑脊液检查符合无菌性脑膜炎的改变(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 常,培养无菌生长)。在整个病程中无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改变。本型在临床上与其他病毒所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难以区别,需经病毒学或血清学检查才能确诊。患者通常在3~5 天内退热,但脑膜刺激征可持续2 周之久。
4.瘫痪型:本型只占全部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或脑神经的病变。按病变部位可分为脊髓型、延髓型、脑型、混合型4 型,以脊髓型为最常见。
以上是对“小儿麻痹症有什么危害?”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2018-11-09
向TA提问 头像 张莉莉 已帮助网友:4261

小儿麻痹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并带来一定危害,具体如下:
1、急性期:自感染开始到肢体瘫痪为止,经历潜伏期和全身反应期,平均时间2~3周。主要表现是发热,头痛,呕吐,肌疼痛,肢体痛觉过敏。体温约在2~5天后恢复正常,之后又突然出现肌瘫痪。
2、恢复期:该期从患儿体温降至正常至病后1年半左右。全身症状消失,因脊髓前角炎症消退,受累细胞恢复功能,肌瘫痪程度逐渐减退。临床上肌力恢复多在急性发病后的2~3周,此后恢复逐渐减缓,但多数在6个月内可全部恢复。恢复过程可持续2年,功能恢复一般从手指和足趾开始渐向近端扩延;肌肉的恢复是从小肌开始,渐渐发展到大肌恢复。少数病变严重者终生难以恢复,留下永久后遗症。
3、后遗症期:通常认为,发病后2年若瘫痪肌肉不再恢复即是后遗症期的开始。此期受累脊髓细胞已不再恢复,甚至会恶化,相应神经支配的肌肉麻痹,可因姿势、负重等不平衡,出现各种畸形及功能障碍。

2018-11-09
向TA提问 头像 王志强 已帮助网友:3053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由一组亲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细胞,导致运动神经纤维变,使支配的肌肉产生弛缓性瘫痪。本病好发5岁以下儿童,故称“小儿麻痹症”。 小部分留下瘫痪后遗症,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
该病带来的危害特征如下:
1、无症状型(即隐性感染) :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相隔2~4周的双份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中和抗体的4倍增长。
2、顿挫型: 约占全部感染者的4%~8%。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疲乏、头痛、嗜睡、咽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而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
3、肌肉功能的不平衡:如马蹄内翻足畸形、高弓足等。
4、肌肉、筋膜的变性挛缩:如髋屈曲外展外旋畸形、脊柱侧凸、膝屈、反屈、外内翻等。
5、骨骼发育畸形、缩短畸形、肌肉废用性萎缩等。

2018-11-09
相关问答
最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