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提问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详情页

室颤和房颤的区别

2018-11-08 女 | 67岁
回答(3)
向TA提问 头像 张瑶 已帮助网友:4112

近代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治疗的目标除了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外,仍为满意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并防止其复发,用于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两类:1转复房颤,恢复窦性心律和预防复发的药物,包括IA类(如奎尼丁)、IC类(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和III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它们主要作用于心房,以延长心房不应期或减慢心房内传导,2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双氢吡碇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以及洋地黄类药物,它们作用于房室结,以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增加隐匿传导,过去,曾有些临床医师将减慢心室率的药物误解为有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或预防房颤复发的功能,如洋地黄类(毛花甙丙、地高辛)、非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和β受体阻滞剂,一些随机双盲的研究表明,毛花甙丙与安慰剂比较,其复律的有效率和恢复窦性心律距开始给药之间无显著差异,奎尼丁曾在我国广泛用于持续性房颠的复律和预防房颤的复发,但临床研究表明,奎尼丁虽可有效治疗房颤,但可能增加病死率,室性早搏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均可发生室早,室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病因,如果是发生于正常人,往往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的疲劳、消化不良、吸烟、饮浓茶或喝咖啡所诱发,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如病人症状明显,治疗应以消除症状为目的,减轻病人的顾虑与不安,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咖啡、应激等,药物应选用β阻滞剂或美西律,尽量避免应用ⅠC、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室性早搏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病人,如心电图上出现以下情况,多提示室性早搏为病理性的:①多源性室性早搏,②成对或连续出现的室性早搏,③室早出现于前一心搏的T波上(即RonT现象),联律间期小于0.40秒,以上三种情况常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必须及时处理,④特宽型室性早搏,QRS间期≥0.6秒,⑤特矮型室性早搏,即各导联中室性早搏畸形的QRS波群振幅≤1.0mV,⑥室性早搏QRS波群有显著切迹,上升支或下降支不规则,⑦室性早搏的T波尖锐,二支对称,T波方向与QRS波的主波方向一致,ST段呈水平型改变,⑧并行心律型室性早搏,⑨早搏指数小于1,?μ在有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图形上出现的室性早搏,  病理性室性早搏的治疗首先要针对病因治疗,早搏往往随着基础疾病的好转而减少或消失,如果症状明显,可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溴苄胺,对室性早搏较为有效,特别是急性心肌梗塞伴有室性早搏,  ②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奎尼丁、异搏定等,对各种早搏均有效,有支气管哮喘者,不宜用β?阻滞剂,  ③心动过缓伴早搏者,可给予阿托品治疗,  ④洋地黄类药物:对心力衰竭引起的早搏有效,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早搏,除停用洋地黄类药物外,给予氯化钾、苯妥英钠等可获得控制,  ⑤心肌梗塞后或心肌病病人并发室早,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当同时存在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猝死与心血管总死亡率反而显著增加,原因是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应避免用Ⅰ类药物治疗心肌梗塞后室早,β?阻滞剂虽然对室早的疗效不显著,但能降低心肌梗塞后猝死发生率,胺碘酮对抑制室早很有效,但应注意可能发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2018-11-08
向TA提问 头像 黄文飞 已帮助网友:3034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室颤是非常危险的心律失常,

2018-11-08
向TA提问 头像 张慧芝 已帮助网友:4011

如果出现心脏不适的情况,房颤等心律失常很常见,既往没有发现基础性疾病,血压及血脂都正常很好,对临床疾病愈合保健都很有帮助,建议,目前临床疾病选择一些保健措施治疗没有问题,其中选择传统中医药技术效果较好,但是可能需要不断辨证施治,随症调整药物治疗,平时还需要加强饮食保健,

2018-11-08
相关问答
最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