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提问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详情页

婴儿细菌性腹泻用

2018-10-26 女 | 1岁
回答(2)
向TA提问 头像 邱悦婷 已帮助网友:2312

小儿腹泻又称消化不良,是脾胃功能失调而导致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皆有,以夏秋季较为多见,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后易损耗气阴,重症者可出现危险的病变,迁延日久,常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疳积等症,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婴幼儿消化不良、脂肪泻、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病毒性肠炎等病症,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薄弱,凡喂养不当,饥饱无度,饮食生冷或不洁,或外感风寒,过热或受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调,而引起腹泻,主要症状是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溏薄,甚至稀如水样,常伴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

2018-10-26
向TA提问 头像 戴以萱 已帮助网友:4522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主要通过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水、食物和手传播,苍蝇来去干粪便、饮食之间,又散播菌痢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有营养不良、患有肠道寄生虫症等身体虚弱者,容易得本病,临床可分急性和慢性菌痢两类,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细菌性痢疾,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感受夏秋季节湿热之邪,湿热侵入肠胃,或饮食生冷不洁之物,积滞肠中,或脾胃素虚,大肠功能虚弱,使得风寒暑湿之邪乘虚而入,以上因素作用于肠间使大肠功能受损,传导功能失常,从而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次数增多量少不爽快,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赤白脓血粘冬,常伴畏寒、发热、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形体消瘦等,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用掌心对准中脘穴顺时针摩动1分钟, (2)患儿仰卧,家长双掌相叠,掌心对准脐部,轻轻按压并施振颤法1分钟,然后双掌突然提起,如此一按一松,反复操作5~10遍, (3)患儿俯卧位,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 (4)按揉天枢、足三里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湿热痢:是痢疾最多见者,症见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纳呆,舌质红,苔黄腻,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肠、退六腑各300次,清小肠200次,推下七节骨300次, ②按揉阳陵泉、三阴交穴各20次, (2)寒湿痢:症见下痢粘滞白冻,畏寒喜暖,四肢欠温,腹痛肠鸣,肢体酸痛,食少神疲、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00次, ②按揉上巨虚、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3)疫毒痢:症见壮热口渴,头痛烦躁,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甚则昏迷,舌质红绛,苔黄燥,常用手法加 ①清胃经、清大肠、退六腑、清天河水各300次, ②掐人中、拿合谷、掐十宣穴以清醒为度, (4)虚寒痢:症见久痢不愈,腹部隐痛,口淡不渴,食少神疲,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补肾经200次, ②揉丹田100次,后再掌摩3分钟, ③按揉肾俞、命门穴各20次, (5)休息痢:症见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发作时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饮食减少,倦怠畏寒,舌质淡,苔腻,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00次, ②推上七节骨300次, ③按揉上巨虚穴1分钟, (6)噤口痢:症见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隐隐,饮食不进,进食则恶心呕吐,舌质淡,苔腻,常用手法加 ①清心经、清肝经各100次,运八卦(内八卦外八卦)300次, ②按揉委中、承山穴各1分钟, ③掌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摩腹:患儿仰卧,家长单掌置其脐下作顺、逆时针摩腹2~5分钟, (2)推背:患儿俯卧,家长单掌以掌根从患儿腰骶部向上直推至背部,以透热为度, (3)点穴:按揉足三里穴3分钟,按揉脾脾俞、胃俞、大肠俞俞、天枢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①高热者推天河水500次,退六腑300次, ②昏迷抽风者掐人中、掐小天心、掐十王交替操作直至清醒, ③久痢体虚揉止痢穴10次,揉二人上马30次,补脾经300次, 生活调理 (1)要隔离患儿至大便正常后1周,对于病儿的碗、杯、筷等用具要进行消毒,衣服和被褥要勤洗勤晒,家长也要经常洗手,以防止传染, (2)室内要保持安静、凉爽,以给病儿提供良好的休息条件, (3)要给病儿多喝水,最好是糖盐水、果汁等,对呕吐、腹泻严重的病儿应请医生输液, (4)及时补充营养和维生素,避免给冷食冷饮等,以免加剧胃肠蠕动, (5)应密切观察小儿的病情,如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四肢发凉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请医生诊治,

2018-10-26
相关问答
最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