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有什么危害

2018-11-11 女 | 6岁
回答(5)
向TA提问 李小可 已帮助网友:1821

原发性非调节性内斜视临床上很少见到先天性内斜视,多见的是生后早期发现有斜视原发性非调节性内斜视在婴儿时期,由于鼻部尚未发育完善,多有内眦赘皮及假性斜视,也容易造成混淆。患者平常多吃些胡萝卜、油菜、菠菜、韭菜还有动物的肝脏,如鸡肝、鱼肝、猪肝等等。多吃些维生素含量多的食物,对患者的身体和病情都是很好的。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可表现为外转力弱内转过强,应排除假性外转不足及患儿不配合外展检查等。方法是:当发现外转不足时可用外转眼作注视眼,尽力引导其外转若此时外转正常则为假性;当患儿不配合检查时,可采用“娃娃头试验”法,即在患儿双眼注视正前方的状态下,用手左右转动患儿头部借头眼侧转观察内外直肌功能。

2018-11-11
向TA提问 何伟文 已帮助网友:2756

先天性内斜视(congenital esotropia)一般在生后或生后数日内发生内斜,因患儿父母很少在新生儿时期就诊,故临床上很少见到先天性内斜视,多见的是生后早期发现有斜视。因为患儿父母对婴儿一岁以内的双眼眼位情况,常常不能作出准确客观的判断,有可能把双眼视轴平等的不稳定性,误认为是先天性内斜。此外在婴儿时期,由于鼻部尚未发育完善,多有内眦赘皮及假性斜视,也容易造成混淆。有些后天性调节性斜视,也可以在这个时候发生,以上这些,都可引起诊断上的混乱。先天性的斜视的临床特征是偏斜角大,斜视角稳定,伴有眼球运动异常。先天性内斜视可发生在全身正常小儿,也可发生在大脑麻痹和脑积水婴幼儿,发生在脑损伤患儿,其斜角多有变异随年龄增长,斜角可消失,偶有6月~1岁时,内斜视可以变为外斜。

2018-11-11
向TA提问 张瑶 已帮助网友:4112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视觉细胞有效刺激不足,导致单眼或限制使用视力好的眼,强迫使用视力差的眼。原发性非调节性内斜视常有以下症状:第一眼位有交替注视,双眼视力相等,向两侧看时有交叉注视,即向右看时,左眼注视,向左看时,右眼注视。2:斜视角大:。3:偏斜度较大,且有弱视,但无交叉注视,此容易将有旁中心注视眼误认为是一侧外展神经麻痹。事实上,先天性单侧或双侧外展神经麻痹是很少见的。4:常合并垂直性斜视少数患者无交替性注视,斜视眼可发生弱视,弱视发生率约占40%,并且弱视程度很深,伴有旁中心注视。5: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证明轻度、中度远视占90%,双眼屈光相近似,散光或近视也可存在。 建议采用健眼全遮盖训练法,压抑疗法,视觉刺激法。
以上是对“斜视有什么危害”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2018-11-11
向TA提问 黄文飞 已帮助网友:3034

斜视指的是两眼向前注视时,两只眼位不平行,有一只眼向内斜(内斜视)或向外斜(外斜视)。发生在6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2.5岁。屈光状态多为中度以上远视。初为间歇性,戴镜后好转。斜视度多小于30△。斜视的原因很多,有先天的,还有一些后天的因素也可以引起斜视。常有单眼或双眼斜肌功能过强、隐性或显性眼球震颤、合并头位异常、视动性眼球震颤等症状。你班里小朋友这种情况是幼儿型内斜视,多为交叉注视,即注视右侧时使用左眼,注视左侧时使用右眼,表现为假性外直肌麻痹,因此很少形成弱视。如为单眼注视,可伴发弱视。请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可以进行屈光状态、斜视度、眼位、眼球运动等方面的检查。不具备手术时机或手术条件的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可采用短小交替遮盖法。对不能配合遮盖的患儿则用阿托品交替扩瞳法,使其变为交叉注视,以预防弱视的发生。

2018-11-11
向TA提问 张慧芝 已帮助网友:4011

婴幼儿型内斜视是指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的内斜视。又称先天性内斜视。也有人称为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及婴幼儿型内斜视综合征。本病是一种共同性斜视,由于发病时间早,常合并分离性垂直偏斜(DVD)、隐性眼球震颤、上斜肌或下斜肌功能过强及代偿头位等。确切病因不清。有学者认为双眼运动融合缺陷是最可能的原因。Helvston将双眼融合系统假设为一闭合的环,在发育正常的儿童这个环是闭合的,而婴幼儿型内斜视的这个环是打开的。常有单眼或双眼斜肌功能过强、隐性或显性眼球震颤、合并头位异常、视动性眼球震颤等症状。斜视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包括屈光不正的矫正、弱视的治疗、双眼单视功能的训练及眼位矫正。临床上除了完全由远视眼调节过度、辐辏过强引起的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可以使斜视全部矫正外,其他各类斜视基本都需要手术矫正。

2018-11-11
显示全部答案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