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湿热应吃什么药呢?

2018-10-30 女 | 53岁
回答(8)
向TA提问 张月玲 已帮助网友:2082

脾胃湿热,人体正气不足是这个病症的内在原因,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正气不足,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感受外邪由于脾胃的生理特性,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为湿土,为“受湿之区”,湿邪最易伤脾;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为阳热之邪,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脾胃湿热在平日里多吃下面水果:
椰子:味甘,性温。椰子肉补虚,强壮身体,用于治疗小儿疳积黄瘦;还可驱虫,对绦虫、姜片虫有效。
无花果:味甘,性平。有健脾开胃,清热润肠之功。用于食欲不振,便秘,泻痢等症。
栗子:又名板栗。味甘,性温。可健脾养胃。适用于饮食少,身体瘦弱,经常腹泻的小儿。
落花生:又名花生、长生果。能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不和,胃腹胀满,不思饮食者。
榧子:又名香榧子。味甘涩,性平。可杀虫,润肠通便,消食化积。适用于小儿黄瘦疳积,对蛔虫、蛲虫、钩虫等虫积腹痛有效。

2018-10-30
向TA提问 熊平安 已帮助网友:3558

建议你药疗不如食疗:这些食物都是达到健脾的作用: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 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 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 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可选用大柴胡汤.
防止湿热的产生,应做到1不吃肥甘油腻辛辣食品;2 平时可多吃一些利湿的食品,如红小豆,冬瓜皮,苡米,山药,荷叶,绿豆,西瓜,,及茯苓熬粥等.
以上是对“脾胃湿热应吃什么药呢?”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2018-10-30
向TA提问 高锡云 已帮助网友:3368

脾胃湿热的治疗
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方药:清中汤.
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
热盛便秘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脾胃湿热证的患者在日常工作中及其常见,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引起脾胃湿热证的主要原因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变反复活动与发展的结果.其次,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纵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由此可见,要预防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

2018-10-30
向TA提问 wangwen 已帮助网友:2477

你好,脾胃湿热的治疗,当祛邪以消除病源,通过清热,解毒,利湿,温化,给邪以出路.由于湿邪郁滞于中,下二焦,故湿邪的去路在于通利小便.故祛湿利小便是治疗湿热的重要方法.
治疗时应掌握的原则有:湿为阴邪,其性粘腻重浊,易耗伤脏腑阳气,损其功能;热为阳邪,其性燥烈,易耗伤脏腑阴液,伤其形质.所以
1 偏于热重的治疗,应注意清热护阴,否则,苦燥或利湿太过会重伤阴液,使热更甚;
2 偏于湿重的治疗,应注意化湿护阳,否则苦寒太过会损伤阳气,使湿反难化;
另外,调整肝脾功能,即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以改善肝郁脾壅,瘀血阻络的病机.具体有 :
1 热重于湿—症状有壮热烦渴,心中懊侬,呕恶纳呆,溲赤便秘,胁胀痛拒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疗宜清热利湿佐以通腑,可用茵陈蒿汤或甘露消毒丹;
2 湿重于热—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多头身困重,胸脘痞闷,纳呆呕恶,口粘不渴,小便不利,便溏不爽,苔黄厚腻,脉濡缓弦滑,宜除湿化浊,泄热除黄用茵陈四苓汤加味.
3 湿热并重的治疗,可选用三仁汤或王氏连朴饮;若属胆腑郁热型的可见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壮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逆,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等证,治宜泄热化湿,利胆退黄,可选用大柴胡汤.
防止湿热的产生,应做到
1不喝酒,不吸烟,不吃肥甘油腻辛辣食品;
2 平时可多吃一些利湿的食品,如红小豆,冬瓜皮,苡米,山药,荷叶,绿豆,西瓜,,及茯苓熬粥等食品.

2018-10-30
向TA提问 彭丽霞 已帮助网友:2212

脾胃湿热 ,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

2018-10-30
向TA提问 唐建兵 已帮助网友:4223

根据您所描述的临床症状,脾胃湿热临床上的代表药物就是牛黄清胃丸,另外在服药的同时,平时饮食要忌口,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寒凉,饮食规律。
以上是对“脾胃湿热应吃什么药呢?”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2018-10-30
向TA提问 廖元兴 已帮助网友:1820

根据您描述;最近一直胃口不好,总感觉胃不舒服,然后去省中医院,挂了专家门诊,医生说是脾胃湿热引起的,吃了几天药也没好。考虑是脾胃湿热
建议先吃些中药看看,一般会慢慢好转,或者换一个医师看看,祝您早日健康

2018-10-30
向TA提问 吴名波 已帮助网友:3632

脾胃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1、主方清中汤。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热盛便秘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
2、若湿热并重,腹痛痞满,呕吐不纳,舌白或黄,渴不引饮,大便泄泻,小便不利,或赤而短,舌苔黄滑者,治疗原则清热与燥湿并行,宜辛开清解法,可用王氏连朴饮。方药: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方中黄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燥湿。厚朴、半夏、石菖蒲三药相配,苦温与辛温并用,辛苦开泄,燥湿化浊。半夏又有和胃止呕之功。豆豉宣郁透热。芦根清热生津。诸药配伍,为燥湿清热之良方。
3、若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拟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
4、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2018-10-30
显示全部答案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相关问答